我总会在出门前带上一本书,因为这会让我觉得不至于在路途中或休息时无事可做。有一次坐公交车时,我习惯性地掏出背包里的《老人与海》,老人与鲨鱼大战了一天一夜,那条凶狠健硕的鲨鱼慢慢沉入海底,留给老人的,只有一堆残存的鱼骨架……老人坚持要与鲨鱼对抗到底是为了什么?即便最后他一无所获。
公交车又到了一站,人们正等着下车,一路上走走停停,每个人选择上下的站点都不同。选择?我好像突然读懂了书中的道理,老人没有选择直接带大鱼回家,而是与半路“抢劫”大鱼的鲨鱼对抗。他抗争的并不只是鲨鱼,而是命运。“人可以被毁灭,但不可以被打败”,现在想来,这句话正是对老人所坚守的信念最为生动的描绘。
合上书,望向窗外,城市的夜晚总是令人沉迷。生生灯火,明暗无辄,我们的人生就是一道永恒的选择题,每个人都会面临选择,选择也无处不在。一些资料显示,平均每个人每天要做出大约35000个选择,小到今天我们吃什么,大到在一些关键时刻的抉择,我们的人生就是一次次选择的结果。麦家是我很喜欢的一位作家,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情节的曲折,在他的笔下,每个人物都做出了许多出其不意的选择。现实生活中,面对人生的悲欢离合,麦家做出的选择也同样充满了韵味。少年时期,麦家因青春期叛逆与父亲不和,写信也只提及母亲,在之后的17年中,他再没有叫过一声父亲。最后听到父亲的消息便是父亲去世,那一刻,麦家是极其难过的,由于自己的叛逆,麦家与父亲“无言”的关系成了他永远的遗憾。如今,面对处在叛逆期的儿子,麦家选择了理解与宽容。在儿子出国留学时,麦家给儿子除必要的生活支持外,还写了一封充满教导与关爱的信。他的儿子看过信后,回了一个流泪的表情包,就是这样一个调皮的表情,却使向来严肃的麦家潸然泪下。对于麦家而言,儿子如此简单的回复,便是一份最为友好的表达,意味着父子之间的“隔阂”已慢慢消失,同时,麦家的选择也有了最动听的回应。
选择可能是为了收获一份希望。又是一年毕业季,毕业生面临着种种选择,每次选择与他们的人生轨迹都环环相扣。学校的招聘会上,我在毕业生的脸上看到了轻松与自信,也捕捉到了焦虑与迷茫,他们的命运会因他们的选择何去何从呢?想起曾经读过的故事,毕业于耶鲁大学的秦玥飞,在名校毕业后,他选择回到中国,回到土地,脚踏解放鞋,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。对于这位“耶鲁哥”的选择,很多人觉得他大材小用,但他说,与广袤的大地相比,自己并不是大材,躬身土地也不是小用。他了解父母对于脱贫的渴望,所以在他内心总有这样一份情愫,用自己所学为乡民带去希望。
选择更是因为热爱。有时我会想,过去我遇到了哪些特别的选择呢?从小我就喜欢文字,想成为一名记者。步入大学,当学校大通社纳新时,我心动了,可一想到,我又没有任何经验,心中生出了些许胆怯,害怕所接触的事物与我之前所认识的不同,失去对它的期待,惧怕做不好,半途而废,最后与我所热爱的背道而驰。纠结时,我脑中浮现起老师常常对我们讲的:“怕只会使人不断退缩,永远不会知道这条路到底有什么风景。”于是我选择挑战自己、战胜胆怯,整理好心情去参加笔试、面试,用自己的努力加入学生记者团。正是当时的那份勇气,才让今天的我无悔。
漫漫人生路,选择是永恒的,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。我们将成为一个怎样的人,可能不完全取决于我们的能力,更在于合适的选择。人不是生来就一定被打败的,是海明威的选择,守护住的信念就是老人独有的风景;坚持与守护,是麦家的选择,那份迟来的爱意是父子间所珍惜的风景;寄身于希望的田野,是“耶鲁哥”的选择,那广袤的绿色是属于他的独特风景;对文字的情有独钟,是我的选择,而一篇篇文章是属于我的风景。就像董卿在《朗读者》中所说,“如果说,人生是一次不断选择的旅程,那么当千帆阅尽,最终留下的,就是属于自己的一片独一无二的风景。”
我推开车窗,把脑袋伸出窗外,闭着眼静静地感受着城市夜晚的空气,感受着生活的气息。此时此刻,我觉得世间的一切都无比美好。车停了,是的,我到站了,该下车了,在那一刻,我会心一笑,在这下车,不就是一次选择吗?车没有停留,继续向前驶去,渐渐汇聚一点,最后消失不见。我也转身离去大步向前,走向我的目的地。人生海海,山山而川,我的人生旅途还很长还要继续,选择也从未停止。(康佳滢 文)